进口设备配件国产化的必要性
2022-09-23
众所周知,影响设备维修速度和质量的主要因素是配件问题,尤其是进口设备配件中的以下问题。
1.随机配件数量有限
进口印刷机的一些配件,如底辊、油墨辊、网纹辊和印版辊,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磨损,须更换。其使用寿命比整机短得多,且整机所附配件数量少。如果我们使用国产零部件而不是进口零部件,我们可以充分实现其性能,而不影响打印质量。
进口设备配件国产化
2.进口配件价格昂贵,成本高,采购周期长
① 配件价格比国内配件价格高3-5倍。
② 从国外进口配件有许多程序,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快速到达需要半个月,缓慢到达需要两三个月,不能保证到达的及时性。但是,由于施工周期长,不允许准备许多零件。
3.进口设备更新快
随着整机升级或进口设备质量相对稳定、使用寿命长,设备使用超过10年后,可能不会生产该类型的进口设备,因此不会制造该设备的配套部件。由于用户无法购买一些核心部件或耗材,因此无法使用整个进口设备。
4.关键技术须从进口供应商处采购,导致配件被动采购
例如,一些电子产品的配件,如PLC、驱动器和触摸屏,只能从其公司购买,因为核心技术和程序是保密的,不向公众开放。
可以看出,进口设备配件国产化是必要的。如何更好地实现进口设备配件国产化?进口设备配件国产化的一个原则是满足原配件的功能和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 分析了零件的性能、应用、工作原理和制造材料。先要对零件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分析零件在整机中的性能是什么,其工作原理是什么,什么材料可以保证其性能;明确零件的装配关系,包括传动顺序、连接方式、匹配性质等内容。更换是否能实现原设备的功能,不能破坏原设备的工作原理,对设备造成损坏。
② 了解印刷工艺要求。企业设备管理和维护人员应掌握一定的印刷技术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更换和改进受损部件的设计时考虑对原机精度和印刷质量的影响,从而提高维护质量,而不会降低设备的精度,很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正常运行。
③ 调查国内外同类产品的价格和制造水平,分析配件的性价比。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技术论证,确定国内生产是否合理,避免人力和人才的浪费。一般来说,国内机电产品的价格通常仅为进口同类零部件的1/5-1/3,甚至更低,可以保证及时供应。企业应及时掌握或存储类似设备配件的国产化信息,寻找进口配件的国产替代品。
④ 部分改进零件的结构或形状,以适应国内加工水平。由于进口设备所采用的技术一般是先进的,当进口设备配件国产化时,应先采用原理的先进性,仅适当改进结构和形状,以改进其加工工艺,从而便于制造,降低制造成本。